工业微生物菌种在选育的时候有很多种方式,如自然选育、人工分离等。在选育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这样才能选育出优质的菌种。而且还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工业微生物菌种自然选育的步骤以及培养基的选择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工业微生物菌种自然选育的步骤有哪些?
从自然界分离新菌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1、采样
采样地点的确定要根据筛选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况及菌种的主要特征与外界环境关系等,进行综合、具体地分析来决定。
如果预先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可从土壤中分离。
2、增殖培养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目标菌株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样品含目标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的数量,进行增殖(富集)培养。
所谓增殖培养就是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它菌型生长的条件,以促使目标菌株大量繁殖,从而有利于分离它们。
3、纯种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还不能得到微生物的纯种,因为生产菌在自然条件下通常是与各种菌混杂在一起的,所以有必要进行分离纯化,才能获得纯种。
纯种分离方法常选用单菌落分离法。把菌种制备成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浮液,经过适当的稀释后,在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
4、生产性能的测定
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的菌株数量非常大,如果对每一菌株都作全面或精确的性能测定,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是不必要的。
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和复筛,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的菌株,供发酵条件的摸索和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

工业微生物菌种培养基的选择方法有哪些?
1、根据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培养基
用于大规模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等四大类。它们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
在实际应用时,要依据微生物的不同特性,来考虑培养基的组成,对典型的培养基配方需作必要的调整。
2、根据发酵方式选择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是以溶质状态溶解于水中,这样微生物就能更充分接触和利用营养物质,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更好地积累代谢产物。
工业上,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的深层发酵具有发酵效率高,操作方便,便于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等优点。
3、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生产过程中,由于菌种的保藏、种子的扩大培养到发酵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因此,所选择的培养基成分配比也应该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种子培养基主要是供微生物菌体的生长和大量增殖。除此之外,发酵培养基还应考虑便于发酵操作以及不影响产物的提取分离和产品的质量。
4、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选择生产原料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基的经济性通常是不被那么重视,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讲,由于配制发酵培养基的原料大多是粮食、油脂、蛋白质等,且工业发酵消耗原料量大。
因此,在工业发酵中选择培养基原料时,除了必须考虑容易被微生物利用并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必须以运输方便、就地取材以及没有毒性等为原则选择原料。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工业微生物菌种自然选育的步骤以及培养基的选择方法,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选育该菌种,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