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标准菌株前,大家需要对它们进行传代操作,也就是恢复它们原有的活性,使它们能够保证这些微生物试验的准确性。那么它的传代操作应该怎么做呢?主要是根据复苏、每转接一次须进行确认、转接、使用、以及核查等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它的传代操作,以及不同类型标准菌株的储存方法,想要知道的朋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文章中看看!

标准菌株的传代操作:
1、标准菌株的复苏
(1)标准菌种的复苏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有杂菌污染。
(2)每次使用和复苏时只需将标准菌株在平板上滚动或放置在肉汤中培养即可。
2、每转接一次须进行确认
对标准菌株的确认方法一般是以他们各自独有的形态,再鉴别它们在培养基上的形态。
3、标准菌株转接的方法
(1)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原料为溶血性弧菌加3%氯化钠,在121℃高压灭菌15分钟后分装在试管内,等到冷却后备用。
(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标准菌株的菌苔至新鲜试管上作“米”字形划线接种,放置在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
4、标准菌株的使用
(1)内部质量控制:一个月一次阳性对照、培养基每批验收。
(2)外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
5、标准菌株的期间核查
(1)期间核查的频率:每半年对使用标准菌株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2)标准菌株期间核查的方法及依据同工作菌株的确认一样。建立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

不同菌株的储存工作:
1、广泛使用的储存方法
可使用多种方法对涉及食品和水质的微生物进行储存和维护,如冻干法、-70℃玻璃珠保存法、液氮保存法,这些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菌株,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不同的菌株进行保藏。
2、商业途经获得的质控菌株
对于从标准菌株保藏中心或通过ISO9000认证,或其他相应认证的商业机构购买的质控菌株,要以原始的包装形式进行保藏,复苏和使用应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
3、实验室制备的标准储备菌株
来源于标准菌株的标准储备菌株性能测试的目的是保持菌株的特性,避免交叉污染、减少菌株变异或发生典型的性能变化。标准储备菌株应制备多份,通常超低温冷藏(≤-70℃)或冻干法保藏。温度越高,保藏时间应相应缩短。

综上所述,在看完文章之后,相信大家对于标准菌株又有了新的认识,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就需要大家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这样才能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