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育cmcc菌种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要通过各种操作来使这种菌种的生长状态变得更加良好,一般还需要对它进行分离,那为什么要分离它呢?主要是为了将它成为单一的纯菌株,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对它进行单独培养。那分离cmcc菌种的具体方法分别有哪些呢?小编在文章中就为大家做了一个具体的介绍,赶紧来文章中一起看一看吧!
为什么要对cmcc菌种进行分离?
1、将某一真菌与自然界的其它真菌分离开,而成为单一的纯菌株,就是cmcc菌种分离。要栽培食用菌,就要首先得到所要栽培菌的。分离工作应该是在很清洁的无菌环境下进行。无菌操作间或无菌操作箱,是不可缺少的设备。
2、无菌操作间或无菌操作箱在工作前,事先要进行灭菌和消毒处理,通常是先在室内喷洒水雾以消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及微生物,然后配制2%的煤酚皂液,或1:40福尔马林溶液喷酒消毒,或者可用高锰酸钾加上乳酸后产生蒸汽消毒。
3、除工作环境外,工作人员应保持自身的清洁,在工作前应用肥皂水洗手,有条件时应穿上灭菌后的工作服并带日罩。对分离材料处理:因食用菌有特殊的子实体,所以分离cmcc菌种时可利用其子实体进行直接分离,在分离前要将材料进行无菌处理。
分离cmcc菌种的具体方法:
1、组织分离法
选择子实体肥大,无病虫害,经济性状好,产量高,质量好的个体作为分离材料,用小刀在子实体上取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放在25一27℃的恒温箱中培养2~3天,组织块上长出白色菌丝,移植到斜面进行纯化培养。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再移植纯化到新的培养基中,培育成母种。
2、孢子分离法
把采选的子实体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用无菌纱布吸去表面水分,在接种箱中用经过消毒的钢丝钩上,悬挂或悬空于锥形瓶或钟罩中,送入恒温箱中保持20--26℃的温度,培养1~2天后,就看到培养基上有微暗的灰粉出现,就把子实体移出,让孢子在培养基上发育成菌丝,再移到试管培养基上,即得到母种。
3、基质分离法
又称为寄主分离,是从食用菌着生的原基上,取一段木头,从段木中分离提取菌丝,经纯化培养后,获得cmcc菌种。把子实体着生部位去皮截取一块木头,用0.2%的升录液浸过,用无菌水冲洗、擦干,用刀刮去表层,放入三角瓶内,经5天培养就看到小木块周围白色的菌丝,待蔓延后,再经纯化转到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经过小编这么详细介绍之后,大家对cmcc菌种应该都更了解了吧?如果大家对它的分离还有什么别的看法,都可以来与我们进行交流!